感知,即人能看到的事,能听到的音。在内心形成的一副影像叫做感知。这一共有两部,第一步是最直观的,也就是信息接收。第二步是在内心形成影像,再来进行联想。这些形成的影音,因为每个人自身素质,文化修养不同,联想构建出的画面也就因人而异。
知觉功夫第一层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听劲”到“懂劲”的功夫。虽然人人都有知觉的本能,但那只不过是一种低层次的条件反射,只有通过悉心训练,才能成为太极功夫中的知觉功夫。正如杨澄甫所说:“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之于我也。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
知觉的第二层功夫,也就是知人知物的功夫。知觉运动在对战过程运用十分广泛,通过对方发力,气息。能大致判断出此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气息沉稳,动作井然有序,这样的人是一种高手,是个心细机智之人。相反呼吸粗狂,拳法杂乱无章,这样的人往往是个莽夫。“知觉运动来相应,因敌变化示神奇”,完全是靠意念的反映和身上的知觉。知觉功夫的不同点,不是一般意义上说的手疾眼快,也不是局部的招法动作,而是周身一家,粘、黏、连、随,“挨着何处何处击”。此种境界虽然也离不开眼观耳听,大脑支配,但仅靠这些远远不够。顶、匾、丢、抗之病,多因不懂知觉而生。
看到阴天,就会想要预防下雨。见起风,就会想起变天。看到打雷,就会想起下雨。这些都是接受到信号后,知觉在内心最直观的第一反应。这也是我们生活了如此之久累计下来的经验。学太极的时候也是如此。日积月累,通过不断的刺激知觉,慢慢形成的一种反射。“懂劲”是知觉功夫的最主要标志。它的锻炼方法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推手、问劲和听劲来体会提高。推手时,因为对方的意识和劲路是千变万化的,因此,自身的知觉和感悟也会随之而变。对练推手,主要是在“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兴趣点全在知觉功夫的高低。动知者易,运觉者难。太极拳高于其他拳种之处,全在精神之内敛和神经感应之灵敏,凡全身所触之处,皆如昆虫之触角一样灵敏。在太极推手中,每一个定式都会变化成无数的活式,所以都要在松静中随着接触点上的消息去知觉,去想像,去判断,去灵活多变,死招死术不是真功夫。只有真正懂了劲,有了知觉应变能力,才能做到人刚我柔,我顺人背,“走”“粘”自如。李雅轩先生说:只要懂了劲,变一百个方式也一样,都是太极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