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拳网
当前位置: 中国太极拳网 > 新闻中心 > 拳坛记事 > 内容正文

如何练出太极拳的球体感的八大要素

作者:趣养生 来源:中国太极拳网 发布时间:2017-04-13 15:17:30 【字体:

大家听说过太极拳的球体感吗?太极拳运动中要求的球体感其本质是膨胀,膨胀产生了太极拳特有的掤劲。太极拳运动要求人体各部位相互协调,因而需要球体感来帮助身体协调。那么太极拳应该如何练出球体感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1、梢节领劲、两头卷屈

梢节领劲、两头卷屈是太极拳训练的总纲。梢节是指肢体中的两手和两脚(这里是区别古人太极拳论中“发为血梢、甲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的梢节概念)。两头卷屈产生了球体感必须的曲线弧度,梢节领劲尤其重要,否则,即使两臂外形上如抱球 ,也会缺少就有的外掤力;即使下肢屈膝下坐,也不会形成稳固的支撑力。因此,梢节领劲、两头卷屈是形成球体感的必要条件。

2、五弓齐备

太极拳要形成球体感,双臂、双腿、胸脊不能完全挺直,传统意义上的五张弓必须永远存在,如果任何一张弓发生形变,球体感也就不复存在了。太极拳的攻防技击中讲究黏点的变化,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化、打、拿、摔等技巧的运用常常是在滚动中完成的。身体的球体感在任何时候都要屈蓄有余、进退有度、收发自如。两腿间也只有在具备球体感的情下,才能松胯圆裆、重心稳固、虚实变化灵活。

3、内撑外抱

两臂、两腿之间形成球体感的无形之球是实心球,在任何外力下都不能变形。这种无形的球在你的双臂、两腿间有一种强烈的外撑力,越用力抱它,它的外撑力越大;要保持这种球体感在怀中和胯下的存在,就要用双臂和两腿来用力地合抱它,这就是所谓的内撑外抱,它可以使拳架看起来宽阔博大、中正圆润。

4、螺旋缠丝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有了螺旋缠丝,力就有了方向,就不会漂浮,肢体在运动中才能保持强烈的外撑力,球体感才能存在。这个球体的旋转永远是立体的,是六个方向的。螺旋缠丝可以使攻击部位在达到劲点的一刹那具有穿透力,就像有来复线的枪膛射出的子弹较土制猎枪的霰弹更具有威力一样,这也是太及拳的劲力区别于外家拳的显著特点。

如何练出太极拳的球体感的八大要素

5、公转和自转

公转是指身体以腰为轴的旋转;自转指相对处于梢节部们的旋转。比如上肢部位的螺旋缠丝戏较这腰部的旋转就可以称作自转。公转加自转是一种自身协调,公转与自转相结合能保证你周身球体感的稳定外抱的长度和力度。另一方面,如果只有自转没有公转,周身的球体感就会丢失了。总之,要保持周身的球体感,公转加自转是必不可少的。

6、节节贯穿

球体感的产生对身体各部位尤其是上下肢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比如上肢要两手领劲、两肘定位、两肩放松;两手之间的开合必然要带动两肘、两肩之间的开合,但两手之间的开合绝不能用两肘、两肩的开合来催动和代替。也就是说,手要先走,肘可随之(保持曲度),肩可伸展策应(腋下夹角基本不变)。这时,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是同时在作旋转和伸展的运动,这就叫“节节贯穿”。不能大臂一抡,肘、手僵直。大臂伸直了,球体感也就消失了。节节贯通是在转节换势时自然保持球体感存在与转换的必要条件。

7、相吸相系

相吸相系是指两手之间的协调关系。球体感的形成必须有两手之间的协同配合,特别是由于球体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两手的开合同步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左手到位了,右手尚未到位,或者一只手运动了,另一只手在静止,这时的球体感就消失了。两手协调才有球体感的存在,才能打出高质量的通背劲、对称劲、双分劲、双合劲等。

8、周身协调

太极拳形成球体感的最后一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要求周身要高度协调。太极拳理中有一句话叫“一动无有不动”,讲得就是协调。周身不协调、动作一变形,球体感就减少或消失了。周身协调要靠大量的训练和日积月累才能得到,而产生球体感则是周身协调的最终结果。

太极拳球体感的练成需要身体的各个转动开合部位诸处都成球状,这是太极拳训练的高级阶段,具备了球体感,就具备了外形美、气势美,不仅好看,而且实用。但是太极拳球体感的练习一定要科学训练,如此才能练成。

相关推荐
  • 热门
  • 推荐
排行榜
相关视频
太极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