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拳网
当前位置: 中国太极拳网 > 新闻中心 > 拳坛记事 > 内容正文

杨氏太极拳如何发劲?周身部位都能发劲

作者:趣养生 来源:中国太极拳网 发布时间:2017-04-14 09:33:11 【字体:

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杨氏太极拳也不例外。既然是内外兼修的武功,杨氏太极拳又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内家拳术,那么在用劲上也要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杨氏太极拳是如何发劲的吧。

劲分为明劲与暗劲,明劲形与外,暗劲形与内。太极拳的劲指的是暗劲(亦称内劲)。发劲时要内外合一,周身一气,将全身的力量发到出击点上,从而达到后发制人、克敌制胜的目的。杨式太极拳不仅拳、肘、肩、脚、膝、梢节和主要关节能发劲,而且周身各个部位都能发劲。由此可见,杨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需要靠周身各部位的配合实现的,贯穿了周身的整体性。

古拳谱中说:“全身无处不弹簧。”如太极拳中的、捋、挤、按、采、列、肘、靠等八门劲中的劲,在发劲时肘、肩、膝、胯等主要关节都处于适度的放松、弯曲状态之中,因而全身上下蕴藏着弹性。这种弹性在与对方相粘着点上就好比安上一只适度的弹簧,当对方向我进劲时,该弹簧便会被压而缩短并由此而产生外弹力;当对方来劲变小或后撤时,该弹簧又会随着压力的减退而项弹出去,并因此而减弱了外弹力。同理胸部、胯部均可产生反弹力。这就是太极拳的弹簧劲,也是周身各个部位都能发劲的道理。

弹簧劲,顾名思义,是一种反弹的劲法,在太极拳中运用也颇为广泛。从外形上看发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实质上只有尺劲与寸劲两种。尺劲与寸劲是指力量在对方身上起作用的时间而言。初学发劲或没有得到沉劲的只会发尺劲,习练久了懂得沉劲的才会发寸劲。

尺劲以后脚向前蹬为主要动力,节节贯串,由下而上,顺势涌出。如与人交手发劲时,劲即起于脚主宰于腰形手达于梢,做到跟节起,中节随,梢节追,重心先偏后腿。发劲时右腿弓,左肢蹬,重心快速前移产生惯性,催动右手向前发劲。只有意识指挥,内气贯通,才能在发劲的一瞬间汇聚全身的力量发到出击点上尺劲由于力的作用时间长,能将对方掷出很远。这在形式上与掷出石头、瓦片不同,但用力的方法很相似。优点是不会使对方受内伤。对功夫不深、腰胯不活的初学者可多用尺劲。

寸劲是快速的弹力,与压缩之弹簧忽然弹出原理相同。它是在与人交手发劲时在较短距离内一瞬间将全身力量发到出击点上。由于时间短、速度快、内劲整,产生出极大的压力与震撼力,能入里透内,使对方造成内伤。因此,寸劲以不轻易发为宜。高手发劲时考虑到对方的耐受程度而不想超过份量,但一般较难做到。

杨氏太极拳如何发劲?周身部位都能发劲

发劲的时机和部位决不可忽视。要顺依在客观条件的变化,因势利导,得机得势,将劲在适当的时机发在对方最要紧的部位。

杨式太极拳的技击精髓在于腹内松净气腾然,一气鼓荡,循环无间,使之形成整体劲、轻灵劲,从而应感而发。应感而发的主要特点是掷放,它运用抽丝劲和松沉劲,粘连黏随不丢顶,借力打力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以一种独特的掷放术,使对方如弹丸腾空飞出。这是杨式太极拳的精妙之处。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练习时,体用的十三势(即八法五步)到位、十年以上的时间到位、知行合一的悟性到位,则是三个同时必备的元素,缺一不可。若能自觉运用“荡”劲,则会显收事半功倍之效果。杨式太极拳外极虚静,内极精神;外极松柔,内极坚刚;外极缓慢,内极迅猛;外极轻灵,内极稳固。实际上,在动作的体现上主要是凭靠“荡”劲来完成的。

此“荡”完全符合太极内劲阴阳的开合和收放。所谓内劲,乃是“外柔内刚,柔中寓刚;不僵不滞,屈伸圆活;劲不上浮,形不外露;神凝气沉,功蕴于内;忽隐忽现,变幻莫测”。因此,荡劲也是太极内劲的一种,外形尚圆,劲不外露。

不仅如此,细细推敲下来,太极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无不充满着荡劲,这样的一松一拔、一鼓一荡,在细微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滔滔不绝,绵绵不断,加之它固有的抽丝劲和松沉劲,杨式太极拳的健身养生效果是有目共睹,世人皆知的。

杨氏太极拳的劲法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学习杨式太极拳的劲法,需要了解杨式太极拳的基本风格特点。在了解了杨氏太极拳的基本风格之后,对其劲法的独特自然能够更好理解,从而掌握杨氏太极拳的发劲。

相关推荐
  • 热门
  • 推荐
排行榜
相关视频
太极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