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式下势
谱诀:下势蓄劲避锐气,吞吐刚柔无所惧; 引进落空牵敌根,顺势下采劲须齐。
动作过程
1.腰微右转,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后移向右腿,慢慢屈膝下蹲,左腿徐徐伸直(呈微屈)。同时,左手往里回收微屈,手指朝前(图237)。
3.右腿继续下蹲,左足尖稍内扣,成左仆步。同时,左臂随重心后移屈肘弧形里收,经腰侧前向下,由左腿里侧前穿。眼神关顾左掌,向前平视(图238)。
技术要领
1.屈膝下蹲时,要提顶、吊裆、含胸、拔背、敛臀,两肩平正,胯松沉,腰直竖,尾闾收正,则中定之劲自然生发,使身心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内实精神,外示安仪。
2.当重心后移下蹲,左掌弧形里收下移时,要沉肩垂肘,胯松腰竖,以右胯领先,以胯带身,以身带肩,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掌,节节贯串地带动左掌里收下移。无论左掌由里收下移或贴近胫骨前穿,都要松灵连贯圆活,毋有缺陷,毋有凹凸,毋有断续,不起棱角。屈伸缠绕,从心所欲。
3.右腿下蹲成仆步时,裆部(即会阴部)要圆而虚,要裹裆、吊裆,不可夹裆、尖裆。两胯根撑开,两膝呈微里扣之意,裆自然能圆。会阴处虚虚上提,不使有下荡之意,裆自然能虚。裆的虚圆,使胯骨的骨节撑开,以增加裆部伸缩旋转的灵活性和扩大活动的幅度,使下盘轻灵而旋转无滞,并加强腿部的弹性和功劲。此外,右胯绝不可低于膝,以胯与膝平为最低限度。若过于下蹲,胯根低于膝部则形成“荡裆”,即“软裆",此时裆部全部下落,软弱无力地贴近地面,似同瘫痪,使腿的基础浮而不固,两腿虚实变换反而不灵,这样不但起身费劲,遇到对方进逼,就会瘫倒在地。反之,如胯根过高于膝,则运动量过小,得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为了提高膝关节的支撑力,加深腿部的弹性和功劲,必须因人而宜地找到一
个适当的下蹲高度。
4.重心后移下蹲时须立身中正,不可前俯后仰。眼神虽随左掌,然而当左掌里收下移到贴近胫骨前穿时,眼要向前平视,不可低头哈腰,以免精神不起,也不能发挥“下势"应有之技击作用。因为不论是随下蹲势下采还是我左手被敌所握以圆活劲收回腰前,都是用右腿和腰胯向后下坐以及重心向后下沉的劲势,以牵动彼力。而上体向前倾俯则无法运用整体之劲,只能凭借手臂局部的劲力,这样不但不利下采,挣脱敌手,而且影响眼神的运用,致使无法很好地观察对手,形成人为的盲域,为敌所乘。
太极拳实战用 法
接前势,如敌以右手将我左手往外推去或用力握住,我即将右腿向右分开,往后坐下,左手用圆活劲收回腰前将彼引进落空,伺机进攻。或敌用左手来击,我急以左手将敌左腕扼住,以腰、胯、“腿、臂、腕等全身整体下坐之劲沉采,牵动对方之根,使其顿感失衡,站立不稳。并蓄我气劲,以备后着。
注释说明
武术中凡仆腿向下落身,通称下势。杨式太极拳此势的技击意义,除上述用法中已阐明者外,又一如少林的仆腿。当敌飞腿踢我上部,一时无可退避者,即以下势应之。其主要目的是避挫敌锋,空其来势,使敌如临深渊,有“俯之弥深"之感。故《太极拳体用全诀》说: “下势蓄劲避锐气,俯之弥深无所畏。"因此式身法轻灵顺柔,犹如锦蛇伏地,故又名‘‘蛇身下势”或“平伏地锦”。陈微明在《太极拳问答》中云: “闻杨少侯先生言,禄禅老先生练单鞭下势时,以制钱一枚置地上,可以口衔起;又可以肩靠人之膝,其腰之下如是。”所以曾昭然认为下势一式‘面眼皆向东,头可先垂至极低而后昂起如图(即杨澄甫下势的拳照定势)”。
《全体大用诀》说的“单鞭下势顺锋人",则明白地表示,敌以由上向下的着法击我,我急顺其势向下贴随,待彼下击的劲落空,即以贴随之手随同胯膝前进之冲力,撩击敌之阴部或腹部。这是下势的又一用法,说明“下势"的着法亦是随势而变的。但不论着法如何变化,着变理不变。下势由左弓步变为仆步,重心后移,屈右腿直体后坐,其关键在于后坐。后坐
好不好,关系到整个下势动作的正确与否。所以必须严格地按照技术要领,做好后坐动作。尤其注意不要引起荡裆或软裆,以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
有人在眉批杨澄甫《体用全书》“单鞭下势”时说: “此势本为空对方来势而用,今云将对方来手扼住,或下采等等,皆有抵撞之意,实为不妥。"此为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了。
采的基本手法可分单采和双采,杨式太极拳“单鞭下势”就是单采应用的典范。单采通常是和其他的手法相辅连用的。当采法与其他手法相辅结合应用时,若敌之运动方向与我一致,则可顺其来势,以“顺手牵羊"法采之。若运动方向恰恰相反,则此时的采仅仅是为了引出对方的反作用力,或采出其身体的挣力或失衡感。当对方慌忙抽身时即借其抽身之力顺势补手进击,如“野马分鬃" “斜飞”等势,就是采后以挒手相辅相补,而“下势”采后则以“金鸡独立”势相辅补以膝法等。有的仅试单采以探虚实。其实利用物理学的合力原理,无论顺势或逆势,都可施以“采手",只要采的角度、劲力大小,手法的主辅配合,都能因敌变化,控制得当,凭借腰腿旋转、进退、起落之劲顺势发动,起到以小力打大力、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效果。
至于双采,如吴式太极拳的“下势’’就是应用双采的,用劲必须并行地向一侧施为,而不可采执敌的两手或两臂分向两侧发放,否则就会使对方撞人自己内门,或者反而稳定了对方的重心。
采之一法,用人之策,借人之力,但亦有“浑身合力下千斤”的,研习者焉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