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拳网
当前位置: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研究 > 太极理论 > 内容正文

如何学习杨氏太极拳虚实转换 这些基本规律你都懂吗?

作者:伟忠 来源:太极拳 发布时间:2017-12-14 17:07:54 【字体:

大家应该都知道学习杨氏太极拳我们应该从他的特点入手,掌握杨氏太极拳所蕴含的规律和关系,而杨氏太极拳虚实转换的规律是最为常用的,对于刚学杨氏太极拳的人来说,必须要掌握的,你知道杨氏太极拳的虚实如何转换吗?今天太极拳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一下虚实转换有哪些规律,我们如何可以掌握。

杨氏太极拳虚实如何转换

如何学习杨氏太极拳虚实转换 这些基本规律你都懂吗?

一、行拳走架首先要虚领顶颈,顶头悬空

头为至高清虚之地、一身之主,神凝在两目,神聚以眉心印堂上领至头顶百会穴,神不可过于专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意要下沉腹部内视丹田,意不可过重,似有似无,凝神定意。

实现杨式太极拳的虚实转换,需要我们运用好自己的意念。

以神意统领全身,将头顶、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命门保持重心自然垂直一线贯穿,上虚下实、冲天接地,使全身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气脉相连贯通,形成对拔对拉,伸缩弹性张力,行运收放自如,彰显神韵虚静迈气势。

二、虚无静空乃太极功夫的至高境界

在杨式太极拳学习中,颅腔、胸腔、腹腔、腋下、裆部、手心、脚心均要虚空若谷。所有骨关节都要松散通透。

尤其是胸、腹部的五脏六腑要虚空悬浮,仿佛荡然无存,特别是腹部的虚空松静可使气脉沉厚滕然、升降滚动、遍布周身,如同充满气的浑圆气球,有压缩收蓄、柔韧伸张、无点不懈、无点不弹、一触即发之态势。

所以说,杨式太极拳是注重全身各部位的放松,使之达到协调。

三、太极处处有虚实,虚实无处不转换

太极拳虚中有实、实中含虚有形为实、无形为虚,外形为实、内隐为虚,虚可藏实、实可掩虚,开口乎为实、合吸为虚,虚灵实沉,虚蓄实发。当虚则虚、当实则实,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虚极生实、实极生虚,忽隐忽现、互变互换。

虚伪诈诱,变化莫测。相反相承、物极必反。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杏,虚非全身无力,实非全然站煞。实不可僵、虚不可软。窭中存柔、虚中寓刚。交迭相推,贯通互变。

如云手走势,两腿、两足、双臂、双手均要分虚实轻重,像压跷跷板一样,虚实转换、同步变化,上下左右,此起彼伏,浮沉杳冥、机枢互变。如钟摆荡动,靠脚底重力逆向反弹惯性行进。

太极虚实转换,流变无定,浑身应持空灵状态,恰似练杂技柔术、踩钢丝,虚实变幻、惟妙惟肖、了无痕迹,高度警觉,如临深渊,须凝神定意屏息,不可有丝毫的疏忽懈怠,随机转换调整身体,稳住重心,保持高度的动态协调平衡。

太极拳虚实转换的基本规律

如何学习杨氏太极拳虚实转换 这些基本规律你都懂吗?

太极拳的练习中,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运动的。

因而,身躯和四肢各相应部位的虚实,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在拳势练习中,虚实的转变有下列基本规律:

一、身体两侧对称部位的虚实相互转变

太极拳的各个拳式,从起势到定势,身体两侧对称部位(如左右手、左右足、左右腰眼等)的虚实,都要相互转变一次或数次。

对于这一点,大家要牢牢谨记。

一般说,两足承担体重的多少要相互转变,两手着力的大小要相互转变,外形的开合、意念的倾注也要相互转变。简单的拳式(如“初收”),两侧对称部位的虚实转变一次,复杂的拳式(如“闪通背”),转变两次或三次。

二、身体同侧手足的虚实上下相随

陈鑫在“人身缠丝精图”的注释中说:“足之虚实因乎手,手虚足亦虚,手实足亦实”(《陈氏太极拳图说》1986年影印本第75页)。

就是说,身体同侧的手足,如左手和左脚(或右手和右脚),要么都是虚,要么都是实。这是由于在拳势运行中,身体同侧手足的屈伸和内气的收放常常一致的缘故;是以同侧的手足而论,不是与异侧的手足相比。

同时,也体现出了太极拳上下相随的要点。

比如:由“倒卷脑”式转“白鹅亮翅”式,当左掌从胸前下按,左脚退步后坐时,右侧的手足,上则屈肘收掌,下则屈膝提足,右手和右脚都是由实变虚。及至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右掌向右额前方伸展时,右手和右脚又都是由虚变实。

还应指出,以劲力的传递方式说,身体异侧的手足是相互联系的。就是左足(腿)和右手(臂)相互联系,右足(腿)和左手(臂)相互联系。

如“单鞭”式,上面左手(臂)向左前推击为实,右手(臂)在右后防护为虚;下面左足(腿)前弓,左胯根和左膝窝圆撑,用力较小为虚,右足(腿)伸展蹬地,通过地面的反作用力传递到左手,用力较大为实。所以有的拳家又提出:“左手实则左足应虚,右手虚则右足应实。”

三、前手和后脚常实,后手和前脚常虚

这是就技击发放时两手和两足着力的大小而论的。就是说,拳势向外发放时,位处前方的某只手和位处后方的某只脚用力常大,位处较后的某只手和位处较前的某只脚用力常小。

这里,两脚的虚实,不是以承担体重的多少做区分的标准,而是同两手一样都是以用力的大小做区分的标准。

即使如“野马分鬃”式,在成势发放时,前腿屈弓承担体重较多,后腿蹬伸承担体重较少,但是,后腿(后脚)的用力,却比前腿(前脚)较大。所以此时的后腿(后脚)也可不称之为虚,而称之为实。

四、虚实转变在太极圈中

太极拳的手足运动和内气运转均走圆圈。每转一圈,虚实就相互转变一次。半圈由虚转变为实,半圈由实转变为虚。

一般说,手足屈缩和内气向丹田回收的半圆,手足是由实到虚;手足伸展和内气从丹田外发的半圈,手足是由虚到实。

五、呼吸与虚实协调一致

练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呼吸与功作不可能完全协调。随着功夫的长进,呼吸与拳势的开合虚实,就会逐渐协调起来。

一般情况是:手足屈缩,内气向丹田回收,拳势由实变虚时,为吸气;手足伸展,内气由丹田外发,拳势由虚变实时,为呼气。拳论说的:“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就是指此。

还须说明,太极拳行功时,有时为了突出身体某一部分的特殊作用,常常略而不提该部位的虚实变化,仅仅同身体另一部位的或虚或实并列对比,甚至只强调该部位“宜虚”或者“宜实”。

比如:项劲虚,足底实;胸虚,腹实;心虚,丹田实;手虚,足实等等。按照陈鑫的说法,这叫做“上虚下实”。又说:手心宜虚,手指和掌根宜实;足心宜虚,足趾,足掌和足踵宜实。

按照陈鑫的说法,这叫做“中间虚,前后实”。还有一些部位,如裆部(两大腿根之间)和腋部,只讲“宜虚”,从不讲实。不过,总的说来,太极拳行功时,虚实的相互转变是绝对的,是贯串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

如果我们能把区分虚实的方法弄清楚,了解虚实转变的基本规律,一般说,就懂得了太极拳的虚实。

相关推荐
  • 热门
  • 推荐
排行榜
相关章节视频
太极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