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拳网
客服微信号:cn_taijiquan 舞队合作舞友秀场
当前位置: 中国太极拳网 > 我投稿 > 道家理论 > 内容正文

以道论拳2

作者:趣养生 来源:中国太极拳网 发布时间:2008-10-05 11:44:00 【字体:

  第3节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解释:
    所以,经常处于无欲无求的状态,才能观察感悟到天地之道的奥妙;
    经常处于有欲有求的状态,才能寻找世间万物之道的端倪。
道家思维:
    从“虚无”的思维视角观察认识事物是老子的一项伟大创举,他首先开启了“形而上”的认知思维方法,而在此之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是偏重于视觉思维,不论是观察还是分析都不会超越有形的思维空间。所以老子提出“常无欲,以观其妙”的认知思想是对当时占据主流思维方式地位的形象思维是一种革命性颠覆,这也是道家的“虚无”思想为什么千百年来不易为普通人所了解,但绵延至今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从虚无中你能看到什么?这个问题即使是现代人也难以回答。。。。。。
  道论国学:说起佛教我们就会想起四大皆空,六根清净,这也就是道家的无欲状态,换句话说也就是虚极静笃。佛教文化讲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武林中。慈悲为本善念为怀,和尚不吃肉,是因为他们放下了有欲的状态。而道家则不是这样认为的,道家认为要顺其自然,动静有度。

启示:
   熟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这句古语是在告诉我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最好的人是自己。就像平时学习的时候,我们要以一种无知的心态去了解外界的知识,把这些知识收集起来,然后通过实践来检验他,最后得出的才是真知。每个人都是这样,了解别人容易,而要真正的了解自己,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所以,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失败的人清醒的了解别人,而成功的人不但清醒的了解别人,而且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用《孙子兵法》中的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4节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
    “无”和“有”同出自一个源头,只是名称不同。
     都叫做玄妙,
     它们层层叠叠,错综复杂,是揭示一切奥妙的智慧之门。

道家思维:
    道家思维的本源是玄学思维,注重直观感悟,追求以虚御实的思维境界。虽然这种思维方式不像科学思维方式那样严谨精确,但也有独到之处,不容现代人所忽视。它的拙朴,博大,玄奥,处处都体现出一股原始思维的粗旷之美,它的原创概念和玄奥思想是历代学者哲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之矿。即使是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老子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力仍然遍及科学,经济,教育,文化,艺术,军事,政治,管理等诸多领域。在国外,《道德经》是中国所有翻译书籍中流传最广的一本经典著作,备受人们的推崇。1987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特别引用了《道德经》第六十章中“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这也使《道德经》顿时身价百倍,成为高级行政首脑们的案头必读经典。

道论国学:
    在这一章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下,“玄”,唐朝有位得道高僧就叫玄奘。而在〈道德经〉中也有这个字。足可以说明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要求门中弟子放下欲望,“常无欲,以观其妙”
启示: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不能过于刻板,墨守成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因为真理来源于假理,因为真理在得到的认可之前也是不被人们认同的。有的时候,在学习中带一点反动的精神,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要推翻旧的观点,首先就要去了解旧的观点,从而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推陈出新得出自己的真知。所以说,学习是需要探索精神的。  知识在于检索,而不在于积累。  练太极拳能做到“常无欲,以观其妙”吗。

相关推荐
  • 热门
  • 推荐
排行榜
相关视频
太极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