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解释:追溯到虚无的极致,使心境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
我们就可以观察到万物生长发展,往复循环的规律。
尽管万物变化无穷,但最后还是各自回到它们出发的始源。
返回始源的情况叫做静,这种叫做循环法则。
这种循环法则也被称之为常理,有认识常理的能力叫做有智慧。
道家思维:本章里,老子不但介绍了在现实中观察认知“道”的思维方法——观复。而且还对循环之道的三点特征做了详尽的说明。
观复这种思维方法的要点是观察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从中提炼出一些具有循环特征的过程,并总结其中的规律和道理。这种思维方法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无限的深意。观复的方法是一切学科建立的基础,假设事物不存在重复性和循环性,那么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人们是无法理解和把握的,更谈不到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建立利用流传后世的知识体系。
归根,复命,知常是循环之道的三点特征。归根指出了事物在其运动中发展过程中具有回归本原的特征,复命强调了这种回归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说明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是无法改变的。知常就是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循环之道的基础上,顺应道的变化过程,不要试图去改变它,否则将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道论国学:
循环之道在佛家看来就是事物的因果,比如生死,动静等这些因果关系。佛教文化只承认因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种什么因就会得到什么果,所以佛教讲人要有善根,要种善因,结善缘,得善果。这就是佛教思维的循环。佛教讲虽然身处轮回之中,可是心境要超出六道之外。六道轮回就是指老子提出的:归根曰静,静曰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