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遵守下肢的三节律
我们一般把腿部分为三节,以胯为根节、膝盖为中节、脚掌为梢节。一般在运动的时候要先将脚提起,高度约距离地面一拳,向后行的时候稍高,向前则稍低。站住脚后,慢慢的用胯带动膝和脚,层层推进,节节贯穿。慢慢的掌握脚的点进行试探,重心撑起脚,提起来的脚可放可收,有把握后再由脚跟到前脚掌或由前脚掌到脚跟逐步落实,重心也就随之移动。即先站稳再提脚,先提脚再移步,先移重心后提腿;不站稳不提脚,不提脚不移步,不移重心不提腿。移步时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沉着稳定。重心移动的时候不能超过脚尖的部位,同时后移的时候臀部不能超过脚跟。
第二,步法要准,双脚间要呈现角度。
为了增加稳定性,双脚形成的角度也有要求。一般弓步时两脚夹角20。~30。为宜,虚步、退步以10°~20°为宜。两脚问横向距离为两拳至一脚,前脚向前,后脚向外45°。仆步则要前脚尖与后脚跟成一条线,后脚外摆130°左右,前脚内扣。转体时应先微转腰,前后脚的纵向距离也要适当。做独立步时,提腿膝要高过胯,支撑脚也要有角度。蹬脚时脚要高过腰,练习时也可高过头。拍脚时脚的高度要达到头部,摆莲脚外摆幅度不小于150°。这些是大概上的数据,具体还是得由个人身体因素决定,因为每个人长得不一样,身体肢体不一。
第三,双腿保持弓形,要有弯曲之感。
腿要弯曲才会具有弹性,腿的弯曲程度跟太极的拳架高度有关。拳架分为高、中、低三种。高势需要双膝弯曲,低势需要双腿接近水平。中势则是两者之间。使用何种拳架跟自身的能力以及水平有关,越低需要承受的力量也就越大,腿部的负担也就越大。身体的重心也就越低。行拳之前拳架就必须得确定下来保持不变。
除要求站起(如独立步)、下降(如扑步)外,身体要保持在水平移动,不能左摇右晃。慢慢修炼,根据个人能力,慢慢的将拳架降低。增加难度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