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
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解释:能经得起委屈才能得到保全,不怕弯曲反而能够伸直,
安心于低洼之地才能充盈,不怕弃旧反而能更新,
少取反而多得,多取反而陷于迷惑。
因此有智慧的人都遵循这一原则,把它当作处理事物的范例。
不固执己见,反而能看得分明;
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昭彰;
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显得有功;
不自高自大,反而能保持长久;
就因为他们善于谦让,不与人争,所以天下反而没有人与他们争高低。
古人所说的委屈求全之类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
它的确与道暗中契合啊!
道家思维:
相反相成是道家思维的一个独特思维观念,在道家看来事物和现象并不像热病们视觉所看的袄的那样只有一个正面,而是有多个侧面,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事物和现象,有的时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这种相反的结论为道家思维的逆向反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性,从而使得人们沿着相反方向达到相同的目的。
本章里老子阐述了“静守虚无,逆常而动”的种种好处,通过这些阐述可以了解到,老子并不是一个主张与无争的迂腐学者。恰恰相反,老子是求明,求彰,求有功,求长的,与众不同的是老子在手段上稍稍做了点调整,他主张避实就虚,不强取名求,不与众人争利。在与大道契合的基础上,采取这种反常的手段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甚至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这些都是在说,做人应该谦虚点,不要自我感觉良好。有句古语就是:满招损,谦受益。而《易经》里的谦卦中,为六爻皆吉,可见谦虚是一种美德啊!在《论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明: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都是在说,人不能太自以为是。在佛教的五大戒里,有妄戒。就是不妄语。意思也是在告诉弟子,不要轻易说话,要谦虚谨慎。慎独精神是儒家一贯具有的品质,而这种精神老子身上也有。
“静守虚无,逆常而动”何尝不是习练太极拳的要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