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是一种因为肝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而引起的寄生虫病,肝吸虫常出现在一些淡水鱼虾身上,如果没有煮熟就吃进去,就容易被肝吸虫寄生,寄生数量到了一定以后患者就会出现各种症状,类似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等,下面我们来重点看一下怎么治疗和预防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的病因
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感染严重的儿童常有显着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
肝吸虫病的症状
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视感染轻重而异。感染较轻者可无症状,当初次大量感染非流行区居民时,人体反应常特别显着,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且有压痛。流行区居民慢性多次感染, 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乏力、营养不良、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少数长期反复严重感染者,最后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当成虫迁移至总胆管时,可引起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
肝吸虫病的检查
1、血液检查
急性患者可有血液白细胞计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严重感染者尚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可达50×109/L,嗜酸性粒细胞数可达60%以上。慢性患者可呈轻度贫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加,多数病例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加(5%~10%)。血沉加快,血清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力增高。血浆总蛋白和清蛋白减少。
2、免疫学检查
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都曾试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辅助诊断,但检测结果出入较大,且与其他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有较明显的交叉反应,不能用作确诊,现仅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之用。近年来,有学者曾试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法检测循环抗原,其灵敏性及特异性优于循环抗体检测法。
肝吸虫病的危害
鱼生虽然好吃,但是淡水鱼肉中有华支睾吸虫(肝吸虫),这是一种寄生虫,它会使人感染肝吸虫病。人在早期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主要是腹泻、腹胀、上腹部疼痛、身体不舒服、食欲不佳、乏力等。随着吃鱼生次数的增加,体内虫子数也将不断增加,如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引起一系列病症,尤其是肝胆疾病,如肝脏肿大、胆囊增大、胆结石、胆囊炎、肝硬化等,最可怕的就是引起胆管癌。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署于2009年将肝吸虫确认为胆管癌1类致癌物。研究表明,肝吸虫感染者发生胆管癌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4.5倍。
肝吸虫病怎么治疗
药物驱虫
1、驱虫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
2、剂量疗程如下:
(1)吡喹酮治疗:
吡喹酮总剂量按体重75mg/kg计,2天分服,每天2次。治疗1个月后肝吸虫虫卵未转阴者,再服用1个疗程。
(2)阿苯达唑(如史克肠虫清)治疗:
阿苯达唑总剂量按体重64mg/kg计,4天分服,每天2次。
治疗1个月后肝吸虫虫卵未转阴者,再服用1个疗程。
史克肠虫清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分阿苯达唑的典范,是世界卫生组织及卫生部推荐的首选驱虫药。两片驱虫,不留虫卵。20多年领导品牌,专家强力推荐。史克肠虫清能够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及葡萄糖的吸收,导致寄生虫能量之耗竭,致虫体死亡。该药除杀死成虫及幼虫外,并使虫卵不能孵化。
由于史克肠虫清口服后迅速吸收,在肝和肺等组织中均能达到相当高的浓度,所以对于肝吸虫病是同样有效的。只要按剂量使用,效果显着。
怎么预防肝吸虫病
1、吸虫病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所致,预防华支睾吸虫病应抓住经口传染这一环节,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2、做好宣传教育,使群众了解本病的危害性及其传播途径,自觉不吃鱼生及未煮熟的鱼肉或虾,改进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注意生、熟吃的厨具要分开使用。
3、家养的猫、狗如粪便检查阳性者应给予治疗,不要用未经煮熟的鱼、虾喂猫、狗等动物,以免引起感染。加强粪便管理,不让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下鱼塘。
4、结合农业生产清理塘泥或用药杀灭螺蛳,对控制本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5、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药物,应用最多的是吡喹酮与阿苯哒唑。
6、不少爱吃鱼生的人,认为吃鱼生时只要蘸调料,既杀虫又消菌,但通过实验却得到相反结果,几组实验的囊蚴都还存活。
7、最好吃熟鱼,常吃淡水鱼生要进行检查。淡水鱼最好不生吃,杀死肝吸虫囊蚴最好的办法是高温,超过90度只需要几秒钟肝吸虫就能被杀死,所以只有吃熟鱼才安全。
8、经常吃淡水鱼生的人一定要进行检查和杀虫,只需将粪便送检,发现有肝吸虫虫卵就能确诊,也可通过B超,CT五等可作为辅助检查。确诊已感染肝吸虫病后需马上治疗。
此外,不仅淡水鱼不能生吃,曾经在淡水、半咸水里生活过的海鱼也不能生吃。通常只有完全在海里生活的海鱼才可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