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武术的历史渊源
一般来说,今天的人们评说武当武术的历史,往往会将它与元明时期的张三丰联系在一起,以为张三丰就是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其实,武当武术——包括张三丰所创兴的太极拳,其渊源,都要追溯到元明张三丰之前的很久很久。因为张三丰的太极拳以及与此同时与之后的各种内家拳派的诞生,都不是忽然间的空穴来风,其理论精髓、技艺的基本框架,都是沿着前代道家、道门的传统这条线索来的。证明这一客观史实的不仅有许多的文献资料,还有一些元明之前的道家武术门派传承下来,还有一些门派的传承口诀。如今天仍流传于北京的武当太乙神代剑门(以已故的关亨九先生为代表),家承谱诀有“先有太和,后有武当。成于真武,传于三丰。六合神拳,谓之内家”之记载。这个谱诀虽含有宗教色彩(如“成于真武”是把武当武术的创如归于道教传说的玄天上帝),但它不但因为带有宗教色彩体现了它历史传承的真实可靠性(古代,从道教门派中流传的武术,其言祖言师自然带有宗教色彩),也说明了一些客观真实的传承史,即张三丰之前有很久的传承。例如武当山,以前名叫太和山。传说真武大帝坐镇此山,因“非真武不足当之”而改名武当山。以道门传说,真武大帝之名“真武”,可见他那时就武功盖世,以后这武功就代代相传了。当然这种宗教传说是不足为凭的。但谱诀中有“六合神拳,谓之内家”,现在证实,唐末五代隐修武当山的陈承传有“六合八法拳”,说明唐末五代武当道门就有武功传承,并且已经有了“内家”的称谓。
无独有偶,今姑武当赵堡太极门派所保存的太极拳经典要论中,有张三丰的一首五言传承歌诀,其中有言:“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予来,字著宣平许……”这段歌诀,不但记载着太极内丹功的源头从伏羲开始,以后从尧舜传到老子,从老子又传到孔孟,以后一脉下来一直传给张三丰。而张三丰所传承的老师是麻衣先生,麻衣的教师是尹文始,文始的老师是老子。从老子下传的一条主线是明确的。这首五言歌诀不但证实了老子一脉相传的,以太极原理为指导的内丹动静功法传承的脉路,还揭示儒门与道门交叉的又一条传承线,即老子传孔子,孔子传孟子,之后又传到唐代道门中人许宣平。
关于孔孟以上的传承,推及老子、尧舜、伏羲等人,这些历史已不可考,我们现在只能说,这些或许是可能的,或许是不可能的。但从现在可查的近代武家的著述,以及某些古老门派的出现,可以让人了解到,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太极形态的拳功屡现于世,倒是有稽可考的。 例如有一种程氏太极拳,据传为南北朝(公元502——557年)人韩拱月创。后此拳隐于民间500年之久,于宋高宗时传至程泌,后改名“小九天”。今河北石家庄还有此拳流传。又有一种名曰“三世七”的太极拳功,为唐代道人许宣平所传,李白曾访之不遇。此拳后隐民间数百年,于明朝前期传与宗远桥,已经历十四代。今上海仍有传人,并出版有专著。与唐朝许宣平同时,还有一种太极拳功流传,传人名李道子。拳名先天拳,亦叫长拳。此拳直到明朝仍在安徽民间传承。还有一种太极拳功名曰后天法,为宋人胡镜子所传。还有以上已经说到的六合八法拳,为唐末五代武当高道陈抟所传,今辽宁、安徽均有流传。还有一种拳功为“穴道术三十六手”,为此宋之前的道家人物冯一元所传,曾传于北宋武当丹士张三峰。至于北宋时武当丹士张三峰创内家拳,则是人所共知,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撰《王征南墓志铭》中,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版的《宁波府志》中,《三丰金书》所收清王海洋的“拳技派”中,民国十七年(1928)中央国术馆编审处长金一明所著《武当拳术秘诀》中、凌善清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中、民国二十二年(1933)华曹元所著《国术》一书“总论”中,都证实了北宋张三峰创武当内家拳的事实。北宋张三峰的内家拳,在后来的流传中,有被扩充为形意拳,有被发展为太极拳。如明朝时期流传盛行在江南一带的张松溪太极拳(又称南派太极拳),就是由北宋武当张三峰之后,百年左右传至陕西王宗岳,王宗岳传温州陈州同,到明嘉清间张松溪得其传,又将江南八家名拳融揉于内,形成“松溪派太极拳”。此拳今在四川南充、上海仍有传人。但这些历史,武术界很多人不去考证、研究,人云亦云,常将北宋的张三峰误为元明之际的张三丰。
自北宋之后到元明之际,武当山又出现一位名叫张三丰的太极丹法修炼大家,从姓名基本相同的现象分析,几百年间出现一个这样的偶然巧合并不足为奇。从历史的考查我们可以推断,元明张三丰并非要借北宋张三峰的大名,来给自己脸上贴金。而在“三丰”二字有特殊的修道寓意,是暗寓乾坤二卦以示所修之太极丹法。张三丰当年(1314年前后)曾隐居陕西宝鸡山中,以门前三座山峰而自号“三峰居士”。但后来因知刘宋时有邪道中“三峰采战之术”,遂弃此号不用。由此可知一斑。反之,正是因为元明张三丰在武当山修道期间,不仅继承了许宣平、李道子、冯一元、华佗的一些道家功夫,可能还重点承习了北宋张三峰的内家武技,加之他之前又对少林功夫有所传承与研究,故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遵循道家内丹修炼的基本原理之上,承前启后创兴起一个大的武术流派——武当派,并将太极拳作为该派的核心内容。正因为有了一个北宋张三峰在他前头,这就使得张三丰“不敢为天下先”,不以自己为内家武技的开山祖师。洋洋大观的《张三丰全集》只字不言及武当拳法,而流传于民间的太极拳谱诀又有“以上为张三丰老师所论,欲令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学”,便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所知的武当丹派剑术、武当犹龙派太极拳、太乙五行拳、武当太和拳、武当三丰太极拳、赵堡太极拳、张祖意合太极拳等,源头都来自张三峰和张三丰这根主线。当今太极拳可归纳为四大派系,即南派太极拳、北派太极拳、本山派太极拳、散派太极拳。这四大派中,南派太极拳源自北宋张三峰,至明时又得张三丰点拨,并融汇江南八家名拳而自成一家。北派太极拳则由张三丰之徒传入民间,首传山西王宗岳,王传河南温县赵堡人蒋发,蒋发之后一直在赵堡传到至今的有十三、四代,名曰赵堡太极拳。蒋发又传陈沟人陈王廷,陈将家传“炮捶”与太极豢嫁接,发展形成为陈式太极拳。陈氏后人陈长兴尽得蒋发所传太极真谛,因受本族限制将艺传与河北永年人杨禄缠,杨氏父子又得道门高人点拨,形成杨式太极拳一派。河北永年又有武禹襄者,闻名寻陈长兴学艺,奈陈长兴年老卧病,又寻赵堡名师陈清萍授艺,得其真谛之后,经深研精练,又发展形成武式太极拳一派。后杨、武二派又生出一些支派。因这一大系是从北方流传发展的,故称为北派太极拳。本山派太极拳则是在历史上,一直由武当道门代代相传,或是由道门直接传到民间而未生发支派者,如流传的天津的犹龙派太极拳,流传于武汉、山西的太和拳,流传于河北邯郸的张祖意合太极拳,流传于浙江的太乙五行拳和一直在武当山传承的张三丰太极拳、太和拳等。散派太极拳则是历史上早于张三丰、张三峰的各家太极拳,或是由其他道教名山高真创传的太极拳派,如许宣平“三世七”太极拳、李道子“后天法”,以及现在流传的“轩辕黄帝太极拳”、“昆仑太极拳”、青城派太极拳等。
根据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自1982年成立以来,二十多年对武当武术挖掘整理的基本情况来看,虽然太极拳是武当武术的一大内容,但武当武术体系非常庞大、内容异常丰富。除了太极之外,还有形意、八卦、太乙、两仪、八宝、八极、八仙、乾坤、天罡、清虚、榔梅、奇门、天风、犹龙、闾山、龙门等众多的派别,还有数不清的奇兵异械和药功的传承。总之,武当武术如今已成为家谕户晓的武术门派,影响也已波及世界各地。
武当道教功夫学院从1989年创办,是武当功夫第一所武术院校,也是武当山道教协会下属的唯一功夫院校,作为武当功夫的代表,二十多年来,培养了上万名武当功夫人才。(中国太极拳网 www.cntaiji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