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中高龄长者的记忆力越来越差、老是忘东忘西,是真的失智或假性失智?若能仔细分辨,其实某些非退化疾病因素造成认知功能的衰退现象,在经过治疗之后,是可以恢复的。当家中老年人出现脑部思考变慢、记忆力衰退、判断力减退等状况时,可别就此认定老人家是得了失智症,还需要仔细观察评估,或许是得了假性失智症,也或许是其他病症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严重贫血或缺乏维生素B12,也可能是视力、听力受损等所引起的认知障碍。
假性失智可治愈
如果不是真的失智,专家表示,这些因假性失智或其他病症引起认知功能衰退的失智现象,是具有可逆性的;患者经过治疗,病症获得改善之后,可能失智症状明显减轻,甚至能完全治愈与回复。
因此,如何分辨出患者究竟是假性失智,或其他病症引起的问题,还是真的失智了?相当重要,才能对症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与照护。
老年忧郁症易假性失智
所谓的老年人假性失智,专家指出,主要是指老年人因忧郁症造成类似失智的情况。患者会显现出活动力降低、睡眠不好、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受到影响的现象,而且因为忧郁之故,很多平时会做的事都不想去做、不愿行动。
临床上常碰到老年忧郁症的假性失智患者,发病原因往往和老伴过世或是家中发生重大事件有关,以致出现快速退化情况。家属若发现家中长辈有这种现象时,应先考虑是否是情绪造成认知功能的衰退。
如何检视分辨老人家究竟是忧郁症还是失智了?门诊中医护人员要求病患记忆事物时,若是患者很快放弃,完全没有动力去努力记住,但是经由鼓励还是可以记得住或回想得起来,可能是因忧郁症导致的假性失智;若是患者一开始就表现出努力去记,却怎么努力也记不起来,就算在一旁再怎么鼓励,患者依然无法达成记忆目标,这很可能就是真的失智了!
假性失智不处理 小心真失智
就算患者只是假性失智,家属也不宜掉以轻心,应尽早陪患者前往精神科门诊进行治疗。没有好好治疗,假性失智也可能会退化成真的失智,特别是忧郁症,也是失智症的早期征兆之一。若是治疗一段时间之后,透过生活调整、心理及认知行为治疗等,患者的认知功能仍未见起色的话,就要考虑可能不只是有忧郁症,而是已和失智症并行。
除了老年忧郁症的假性失智之外,也有些失智症是由其他特定原因或病症引起,像是视力、听力问题。根据医学期刊《刺胳针》所载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年听力损伤也是失智症的危险因子之一。或者是身体其他病症因素,如营养失调,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等;新陈代谢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电解质不平衡;还有药物、酗酒等。这类的失智症是可逆的,找出原因对症治疗,症状可望获得缓解。
大脑功能全面性衰退 才是失智症
失智症是指大脑功能全面性衰退,专家表示,不只是记忆力而已,包括语言功能、视觉辨认功能、执行功能等全都衰退,常常合并有些精神行为症状,像妄想、焦虑或幻觉,衰退严重程度到足以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能力。
失智症的种类,主要区分为退化型失智症与血管性失智症,都有轻、中、重度之分。从发生原因看,退化型失智症,以阿兹海默症最常见,而血管性失智症则多因中风或脑伤所致。目前失智症在台湾,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盛行率约为8%,女性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长,罹患失智症的危险性就越高。
失智症的高危险群
在正常认知功能与轻度失智之间,还有一个轻度认知障碍的过渡阶段,患者的认知功能退化程度尚未达到失智症的诊断标准,一般日常生活功能良好,大多能独立处理。根据2013年卫生福利部资料统计推估,65岁以上长者,约有1/4有认知功能障碍。
就失忆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多项长期追踪研究,发现这群患者是失智症的高危险群,每年约有18%进展成阿兹海默症,3年内则约有一半,而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每年得到阿兹默症的机率则只有1~2%。
失智,轻、中、重度有别
失智症的退化症状,不同患者的病情表现未必相同,但有一定程度的脉络可寻。专家指出,在初期,症状易被人疏忽,或误以为只是年纪大了的正常老化现象,像是会出现记忆力减退、不清楚当天日期、常去的地方易迷路、较不爱出门、变得爱发脾气、变得多疑会怀疑有人偷钱......等症状。
到中期时,症状会比较明显,在日常生活事务的处理上会变得困难,像是非常健忘、辨认人或环境变困难、煮饭清洁或外出购物很难独自完成、理解力出问题、如厕、洗澡、穿衣、吃饭需依赖他人提醒或协助、漫无目的游走、妄想或幻觉更为严重......等症状发生。
到了晚期,则病患会呈现完全依赖以及丧失活动能力的情况,除了记忆丧失的情形非常严重,其他身体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如行走退化需坐轮椅或卧床、大小便失禁......等,无法自己独立生活。
失智症的10大警讯
1.记忆力减退,影响到日常生活或工作。
2.计画事情或解决问题变得有困难。
3.无法胜任原本熟悉的事务,家事、公事或休闲活动变难,无法应付自如。
4.丧失对时间和地点的概念,感到混淆。
5.视觉图像的理解力及空间感、距离感变差。
6.言语表达或书写出现困难,想不起该如何说,或如何写。
7.物件摆放错乱,且失去回头寻找的能力。
8.判断力变弱或减退。
9.从职场工作中退出或社交活动变得退缩。
10.情绪和个性出现改变,常会变得多疑、忧郁或焦虑。